2月5日,农历大年初八,湖滨新区皂河龙王庙会热辣开场。非遗文化、传统工艺、特色美食、文艺节目等轮番上演、精彩不断,市民游客直呼过瘾,纷纷为皂河龙王庙会“打call”。
庙会,这一蕴含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民俗风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不仅是展示文化的窗口,更是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盛事。“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游客逛一个平安、祥和、喜庆的庙会。”庙会期间,区党工委书记张先彦带队检查庙会安全保障工作,并和摊贩交谈,要求各部门单位把群众诉求放心上,做到为民谋福、为民谋利;要紧紧抓住“人民的庙会”这一主旨,突出非遗文化、传统工艺、传统美食等民俗元素在庙会中的位置,回归庙会本来面貌,满足群众对传统民俗的需要。
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磊现场检查道路交通、消防和人员执勤情况,确保庙会内外通畅、安全有序。
为保障庙会顺利举办,湖滨新区围绕“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力”的目标,充分发扬“上下同欲、百折不挠”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精神,组建皂河龙王庙会指挥部,区主要领导任总指挥,设35个执勤点、15个巡逻组、3个机动组,压实责任、统筹调度、定人定岗、通力合作,确保各项保障举措落实到位,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有序舒心的游玩环境。
在庙会的显眼位置,党员服务站点的标识格外醒目。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热情地为往来游客提供帮助。服务站不仅有免费的热水供应,还准备了失物招领箱、物品寄存箱、庙会指南,既解决了游客的当务之急,又可以给游客推荐最佳游玩路线。
随着锣鼓声的响起,舞龙队伍缓缓入场,长达十余米的巨龙在舞龙队员的操控下活灵活现,让人大饱眼福、拍手叫好。祈福墙、万福墙等特色专区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快板、高跷、柳琴戏等表演,有效提升了市民游客逛庙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各式摊位规范有序,吆喝声此起彼伏。宿迁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玩具等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挑选。非遗元素更是大放异彩,非遗集市内糖画师傅手法娴熟,转眼间便勾勒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剪纸老师技艺高超,手中剪刀灵活地穿梭在红纸之间,一条活灵活现的“福蛇”便跃然纸上;张家老鹅皮柔软鲜香、肉质坚韧结实,吸引大批食客前来选购;草编、布老虎、泥塑等非遗产品让人拍手称奇……整个庙会现场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里交汇,构成了一幅热闹而温馨的画面。
“这次庙会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仅品尝到了鱼头饺子、‘乾隆贡酥’、赵家糁汤等特色美食,还看到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非遗技艺表演,让我对宿迁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来自河南省商丘市的邢女士告诉笔者。
“今年庙会规模很大,摊位也有很多,管理方也积极为我们在庙会摆摊提供帮助,让我们非常有参与感。”皂河镇居民王月章年轻时是一名木匠,如今虽然上了年纪,但依旧热爱制作家具,他笑着对笔者说:“这个小板凳我一天可以做两个,闲暇时候带着做,攒起来,等到庙会上一起卖,赚一点‘手工钱’。”
“今年庙会创新打造非遗集市,让我们倍感振奋。”宿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剪纸艺人沈佑莉也是本次皂河龙王庙会的参与者,她在非遗集市为游客展示剪纸技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本次庙会将众多非遗集聚到一起,既提升了庙会影响力,也激发湖滨非遗的传播活力,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夜幕降临,表演者将铁水抛向空中,迅速用特制拍板击打,刹那间,金色的铁花如流星般划破夜空,耀眼夺目,绽放出绚烂光芒,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随后,火壶、喷火、火棍等节目轮番上演,引得游人阵阵欢呼。(文稿:彭旭 校对:杨广兵 审核:刘登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