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新岁,才沐春晖。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二,2025’湖滨新区优秀人才新春座谈会成功举办。湖滨优秀人才相聚在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贺佳节、共叙乡情、共话发展。区党工委书记张先彦热情邀约并热切期待:广大人才朋友扎根湖滨、助力湖滨,在这片潜力无限的发展热土上共谱美好新篇;湖滨籍人才心系桑梓、情牵故里,为湖滨发展牵线搭桥、添砖加瓦,共建美好家乡。欢迎大家为湖滨发展出谋划策,欢迎各界人才加入湖滨,在这里创业兴业、施展才华,与我们携手共赢美好未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长江为人才和相关企业颁发专项奖补资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磊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张先彦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湖滨人民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张先彦表示,2024年,湖滨新区接续发扬“上下同欲、百折不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精神,拼得很执着、干得很出彩,成果丰硕、收获满满。胜日寻芳骆马湖,无边光景一时新。回家乡、到湖滨,奔赴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全区文旅业态更加丰富、文旅品牌更加响亮,度假区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去年清明假期,度假区深度游游客量位列全国第六;入选 “百家高铁旅游小城”“四季主题榜单”和“十大主题线路”;全年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回家乡、到湖滨,感受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大数据+”、膜材料两条产业链产值均突破百亿;全市唯一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已集聚规上企业 18 家、各类实体中小科创企业230余家;高端聚酯膜材料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成为宿迁打造“中国膜城”的中坚力量。回家乡、到湖滨,领略改革创新的勇气魄力。坚持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引领,推行“智慧印章”,构建防范溺水系统性守护机制,打造黄墩湖滞洪区智慧应急撤退平台,骆马湖(嶂山闸—皂河船闸段)创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回家乡、到湖滨,聆听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围绕董宇辉、朱广权等名人流量热点,进一步打响“霸王蟹”“皂河贡米”“威之利葡萄酒”等农产品品牌;创成全市首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皂河镇入选国家农业强镇名单。回家乡、到湖滨,体会民生幸福的质感温度。全面深化与南通海门合作办学,湖滨高中建成招生,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的完整教育链条;全域打造“15 分钟医保服务圈”,“窗明几净、欢声笑语”成为湖滨各级养老机构的标配。
(张先彦介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张先彦表示,征程万里风正劲,扬帆逐梦启新航。湖滨将坚持“在山顶上高位谋事、从山脚下开始做事”,既要精气神,又要精细活,既满怀鹰击长空的激情干劲,又追求匠心独运的精益求精,全力打造全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叫响“南有太湖湾音乐节,北有骆马湖音乐节”品牌,不断提升湖滨文旅的影响力、吸引力;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园区,充分发挥省级大数据产业园集聚优势,大力实施数字经济突破提升行动,推动“大数据”产业链产值超两百亿;全力打造新型工业集群,确保三年内膜材料集群产值突破两百亿,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两条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全力打造教育康养高地,建设好湖滨海门实验学校、湖滨高中,全面深化与上海交大医学院战略合作,高标准建设湖滨人民医院。
(张长江颁发专项奖补资金)
(嘉宾致辞)
“过年回家,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衣食富足、什么叫喜气洋洋,宿迁老百姓过年真是一派欢乐祥和。”“是湖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给了我们企业更进一步的信心。”“湖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我们企业有了舒适的发展空间。”“作为一名药学博士研究生,我期待以后能更多的助力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山遥路远,话短情长。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广洲,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吴培服,卡卡业(江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业,优秀学子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博士马小龙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湖滨近年来发展变化发言,大家拉“家常”、话“家和”、谋“家兴”,充分表达了对家乡的真挚感情,并为家乡发展建言立论。大家纷纷表示,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自豪,今后,将努力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当好牵线“红娘”,为家乡响亮发声代言,当好湖滨的形象“大使”,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资金资源、技术人才集聚湖滨。
(陈磊主持座谈会)
湖滨新区年度人才重点工作回顾专题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动感时尚,让人耳目一新,一开场即把大家带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
(文艺演出)
文艺演出阶段,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表演的《梨园风采》,融《杨门女将》《定军山》《报灯名》等京剧经典唱段于一体,让人拍手叫好;唢呐演奏《幸福花开万年红》以其高亢激昂的音色为活动营造喜庆氛围;小合唱《谁不说俺湖滨好》生动展现湖滨群众的幸福生活以及湖滨的发展变迁;曲声悠扬的笛子独奏《春到湘江》、满怀深情的女生二重唱《我爱你中国》、欢快活泼的歌曲串烧《粉红色的回忆 》,真正让大家感受到了湖滨人的热情与朝气。
湖畔潮起,滨水兴才。我们坚信,最美的风景是“滨有人才”,最好的未来是“与你同行”。(文稿:彭旭 校对:杨广兵 审核:刘登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