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政法智能化建设案例及论文评选结果揭晓,湖滨新区骆马湖防溺水智能感知预警平台荣获“智慧警务创新案例”,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湖滨新区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6月25日,市委书记盛蕾在湖滨新区调研未成年人防溺水机制应用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时,对我区骆马湖防溺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盛蕾强调,要常态化用好智慧前端和警务平台,实施精准预防、有效管控,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湖滨防溺水工作为何能屡创佳绩?区党工委书记张先彦给出答案:“我们始终把防溺水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用科技赋能治理,用创新守护生命,全力打造‘幸福河湖’和‘平安骆马湖’。”随着暑假的到来,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迎来了客流高峰。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湖滨新区全体党员干部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为人民群众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生命防护网。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防控网络
6月22日下午,4名未成年人结伴到骆马湖边戏水,岸边的AI智能警戒报警系统发出响亮的语音提示:“水深危险,注意安全!”警用无人机迅速飞往现场并“开口”喊话,孩子们听到警示后迅速离开。如此接地气的劝阻方式受到中国新闻网、人民周刊网、交汇点新闻等省市媒体接连点赞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作为骆马湖防溺水智能感知预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AI智能警戒报警系统是集AI摄像头、红外微波感应、语音报警等功能集成为一体的防溺水智能警戒报警系统。湖滨新区在骆马湖沿线合理规划安装点位,形成了全水域感知、全天候预警、全程可视化的警戒“电子围栏”,实现危险水域24小时动态捕捉跟踪。
如果说AI智能警戒报警系统为防溺水构筑了第一道安全屏障,那么空中防控则让这张防护网更加立体严密。为进一步强化骆马湖防溺水智能感知预警平台实战能力,湖滨新区与金阊通用航空(上海)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通过“雷达探测+光电跟踪+无人机巡查”的深度融合,牢牢掌握防溺水“制空权”,形成了空地协同的立体防控体系。同时,所有监测数据实时汇聚至骆马湖智慧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实现了“一屏观全湖、一键令全警、一声喊到底”的智能指挥模式。
湖滨新区通过骆马湖防溺水智能感知预警平台,连续3年保持暑期未成年人零溺亡,为全国水域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湖滨经验”。
联防联控,构建全域安全防线
今年五月,区公安分局联手湖滨消防救援大队,在骆马湖畔举行防溺水救援演练。演练中,双方从接到溺水警情指令、到实施水上展开营救、再到对溺水者进行专业急救等每个环节,展现出双方快速处置能力和精湛的专业水平。
骆马湖沿岸总长约42公里,水域点多、线长、面广,既是独特的旅游景区,也是防溺水“高压区”,湖滨新区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多方力量,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
“由我们公安牵头,湖滨整合了海事、消防、蓝天救援队、黄河救援队、游艇俱乐部等专业救援力量,组建了‘湖滨水上救援联盟’,将其入驻骆马湖生态联勤警务站实行统一指挥,有力破解单一部门力量不足的难题。”湖滨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配备巡逻艇、救生摩托等专业设备,确保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近三年,救援联盟暑期开展水上巡防救援1630余次,劝返危险区游泳人员1890余人次,成功救助溺水群众22人,其中未成年人18人,骆马湖未成年人涉湖涉水警情同比下降了95%。
全民参与,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救生圈数量正常,设备状态良好……”6月29日,湖滨公安分局民警李勇在骆马湖畔查看16套智能微型应急救援站内的救生设备数量。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笔者介绍:“这16套智能站都配备了救生圈、救生衣和救生绳,所有设备都不上锁,遇到紧急情况时,群众可以第一时间取用。”
防溺水需要全民参与,湖滨新区在湖畔搭建智能微型应急救援站内,就是希望群众积极参与到防溺水工作中来。此外,湖滨新区还在骆马湖沿岸人员聚集区和危险水域,增设360根救生竹竿、160个救生圈、80个警示标语等,加大防溺水常识宣传力度,努力凝聚群众合力从源头上织密“防护网”。
值得一提的是,湖滨新区还在全省首创“防溺水有奖举报”机制,群众发现未成年人在危险水域活动,只需拍照取证并拨打举报电话,经核实后即可获得100-300元奖励。
从智能预警到专业救援,从部门联动到全民参与,湖滨新区防溺水工作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防溺水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未来,湖滨新区将继续完善防控措施,推动防溺水工作向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骆马湖畅享安全、惬意的亲水时光。(文稿:彭旭 校对:杨广兵 审核:刘登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