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每个月都要自己检查,看压力指针是否指在绿色范围,并填好检查记录表。”“消防通道就是生命通道,请勿占用!”“消火栓(箱)不能有物品覆盖、遮挡,要显眼……”近日,市湖滨新区安委办工作人员用一周的时间,深入全区沿街小饭店、百货店、理发店等社会面小场所,对这些商铺的门前屋后、包厢、后厨进行全方位检查,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社会面小场所作为城市商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餐饮、商超、旅馆、娱乐场所、教培机构、社会服务场所等,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城市运行秩序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湖滨新区安委办立足区域特点,创新工作方法,从“精准摸底、智慧监管、共建共治”三个维度,构建起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新体系,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精准摸排明底数,责任到人无盲区
去年4月,市湖滨新区安委办组织专业力量对辖区1950余家社会面小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在全市率先完成社会面小场所摸底工作。
依托详实的摸底数据,市湖滨新区通过“一场所一登记一档案”和落实“九个是否”排查标准,建立完整的场所信息数据库,将全区社会面小场所按照行业类型划分为12大类88小类,并结合社会面小场所发生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辨识并标注为红、橙、黄、蓝四个风险等级,为后续动态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摸清底数是安全治理的首要前提,压实责任是安全治理的核心关键,市湖滨新区安委办密织“两张网”,坚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印发《关于明确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通知》,逐类逐家明确各类社会面小场所行业主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消除安全监管盲区漏洞,织密社会面小场所监管“责任网”。同时,以社会面小场所为节点连接成横线,以安全管理分片分类包干、责任包保为纵线,织就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防护网”,推动安全力量覆盖至每类行业每个社会面小场所。
“现在发现问题,当天就有专人对接处理,效率高多了!”翰林商业街商户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市湖滨新区社会面小场所治理的新气象。通过清底数、分风险、明责任,市湖滨新区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高效转变,为辖区群众撑起一把坚实的安全保护伞。
强化监管抓整改 安全惠民促发展
“灭火器快过期了,记得及时更换。”“箱子不要堵在靠近出口的位置。”“二楼不要住人。”……4月8日,皂河镇工作人员正在对辖区商铺开展安全检查,指导商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当地百姓一致好评。
去年以来,市湖滨新区安委办坚持“眼里有光、心里有民、肩上有责、手中有策”,创新建立“政府监管+商家自查+群众监督”的安全治理新模式,用好以区镇安全员、消防监管人员为主的“安全管理员”和“消防指导员”,以社区干部、网格员兼任的“安全巡查员”,以业主、员工为主的“消防安全员”,建立“三员”共治体系,通过明察暗访、普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完成一次全覆盖巡查检查。
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为提升监管成效,市湖滨新区安委办明确专人“一周一推进、一月一排名”,以不低于5%的比例,对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监管平台底册信息、责任标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等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逐个交办、逐项闭环,推动全区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多元共治聚合力 长效宣传固根基
4月6日清晨,井头农贸市场内商户们正有序整理货品,曾经占道堆放的杂物已不见踪影,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市场入口处, “十严格十严禁”安全规范宣传栏格外醒目,几名网格员正在为商户讲解安全生产要点……这一井然有序的场景,正是市湖滨新区推进社会面小场所长效治理的生动缩影。
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监管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商户、媒体、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近年来,市湖滨新区整合建设、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力量,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检查机制,并将安全履职情况纳入社区干部、网格员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一月一考核”量化工作成效,对表现突出者优先纳入党员发展对象和社区后备干部库,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同时,整合基层网格力量及志愿者队伍,利用“敲门行动”“上门培训”“铁脚板”等活动深入一线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可视化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加入到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中来。
“群众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受益者和监督者,只有广泛动员群众力量,才能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实防线。”市湖滨新区安委办主任、环安局局长唐捷介绍,市湖滨新区安委办坚持“在山顶上高位谋事、从山脚下开始做事”的工作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场所类型、风险分布及业主需求,科学设置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综合应急等专题课程,采取“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工作机制,组织培训演练24场次,覆盖从业人员1780人次,有效推动场所主体责任落实与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利用广播、短信、LED电子屏、微信群等广泛播发安全消防知识及《湖滨新区社会面小场所“十严格十严禁”》,累计发放安全折页、单页3.2万份,张贴消防安全标示牌1900余份。
从精准摸排的“一本账”,到智慧监管的“两网三员”;从政府、部门、商户的“三份责”,到安全共治的“一条心”,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的“湖滨模式”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示范效应。站在新起点,市湖滨新区将以更高站位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实举措推动治理创新,以更强担当守护民生福祉,让安全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让平安成为发展最亮丽的名片。(文 | 张继伯 程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